当前位置: 抗癌科普
我国常见的23种致癌因素,你占了几条?
2021-03-18 来源:FUDA

随着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

我们身边患癌的人也不断年轻化

也许很多人想过

为什么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

怎么就患癌了呢?




  日前,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牵头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重磅论文。

  该研究专门针对中国人群,分析了23种主要致癌风险导致的不同癌种在我国的发病比例,还分析了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因各种致癌风险导致的患癌比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知识改变命运。”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牛立志院长表示,许多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却不知道生活中有些常见行为对身体造成危害。由于人们对癌症知识的不清晰不了解造成患癌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学习癌症知识,了解致癌因素,在源头上预防才是重要的。

  

ny18_929760.png


  牛立志,主任医师,副教授

  现任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国际冷冻治疗学会(ISC)秘书长,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副主席。发表国内外论文三百多篇,其中SCI论文81篇,参与编著医学专著二十多本,主编三本,科研基金共25项。2017年7月获得“广东好医生”;2019年被评为暨南大学首届优秀医院院长。


中国常见的23种致癌因素

这份研究将中国各省份

最主要致癌危险因素

分为5类

☟☟☟

  

ny18_535927.png


(▲表一:与行为因素相关的风险因素)

  

ny18_614258.png


(▲表二:与饮食因素相关的风险因素)

  

ny18_437326.png


(▲表三:与代谢因素相关的风险因素)

  

ny18_595267.png


(▲表四:与环境因素相关的风险因素)

  

ny18_635148.png


(▲表五:与感染因素相关的风险因素)


  在20岁及以上成人中,每年有103.6万人死于上述23种致癌因素引起的各种癌症,占全部20岁及以上癌症死亡人数(约为229万人)的45.2%。换句话说,只要防控好这23种致癌因素,中国每年超过100万人可避免死于癌症。


  那么该怎么防控呢?

  一、一定要戒烟、戒酒

  “吸烟就是吸毒,一点酒都是致癌物。”牛立志院长指出,即使你不吸烟,但是如果你周围的人一直在吸烟,长期吸入二手烟也会有致癌风险。

  建议:

  1.戒烟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益;

  2.吸烟导致人均寿命缩短10年以上,但40岁以前戒烟,可以夺回9年寿命;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男性一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否则即为饮酒过量。25克酒精即白酒每次不超过1两;啤酒,每次不超过一瓶;红酒,每次限制在一红酒杯左右。


  二、适量运动

  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减肥及保持体形,而且对癌症也有预防作用。研究表明,每天至少进行30-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体育锻炼的人患癌症的风险会降低,尤其是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风险。此外,有研究指出,其他几种癌症的发病率也有所下降,包括前列腺癌、肺癌和子宫内膜癌。


  三、饮食健康,少吃加工肉制品,多吃果蔬

  “多吃水果多吃菜,少吃红肉,少吃烤肉加工肉,这与癌症息息相关。”牛立志院长解释道,有研究发现,每天多吃50克加工肉制品,癌症发病风险会升高11%。

  另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天应摄入300~500克蔬菜和200~350克新鲜水果。蔬菜中有大量的抗氧化营养素,比如芦笋、蘑菇、大蒜、洋葱、谷类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足够补充人体所需,这些抗氧化营养素对癌症的预防已成为学界公认。


  四、控制体重和血糖

  有研究表明,体重超标不仅会增加患食道癌、胰脏癌、子宫内膜癌和乳癌的风险,还可能增加患上胆囊癌的风险。而腰部储存过多的脂肪,即便体重不算过重,也容易导致大肠癌,更年期后妇女乳癌、胰脏癌及子宫内膜癌。

  体质指数(BMI)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24为超重,BMI>28是肥胖。健康的腰围应该是女士在80厘米以下,男士在90厘米以下。控制体重的根本在于管住嘴、迈开腿。

  一旦发现血糖超标,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血糖。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患者必须遵从医嘱,坚持系统、规范的治疗。


  五、远离病毒,远离癌症

  1 肝癌——乙肝和丙肝病毒、肝吸虫

  流行病学发现,凡是乙型肝炎流行的地区,大多数肝癌也高发。可见,乙肝和肝癌有着密切关联。大部分的肝癌患者是由感染乙肝病毒,患上慢性乙肝,最终成为肝癌的。

  因此,建议大家接种乙肝丙肝疫苗;在献血或输血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做好婚检孕检;少吃生的淡水鱼虾。

  2 胃癌——幽门螺旋杆菌(Hp)

  幽门螺旋杆菌对胃黏膜侵蚀是一点点推进,患者可能出现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萎缩等,最后才可能形成癌症。有数据显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约为60%,感染者中胃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

  因此,餐前要洗手,尽量不要喂送食物,尤其不要口对口喂养幼儿;可以分餐制或公筷,且餐具经常消毒;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年要做1次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旋杆菌筛查。

  3 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PV)

  宫颈癌有明确的病因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通过积极预防及尽早筛查早期治疗,是避免患上宫颈癌困扰的。

  因此,建议女性接种HPV疫苗、注意个人卫生、注意性生活卫生;有过性行为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筛查。

  4 EB病毒

  EB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唾液接触,比如接吻、共用牙刷或杯子。90%以上的人一生中都会感染EB病毒,且多数人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有部分人因此患上淋巴瘤和鼻咽癌。

  因此,建议接种EB病毒,避免口对口传播和喷嚏飞沫传播。

  5 华支睾吸虫

  主要来自未加工或没煮熟的淡水鱼,会诱发胆管癌。因此,建议别吃淡水鱼生鱼片,把鱼肉煮熟、煮透。

  6 人类疱疹病毒8型

  最常通过唾液传播,多数人感染不会有任何症状,但部分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患上卡波西肉瘤。


预防癌症

真的很简单

从现在开始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吧!



抗癌科普
会议新闻
通知公告

© 1992-2023 , www.szaca.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抗癌协会 粤ICP备2021034250号